周一周五 : 09:30 - 18:30
香港九龙红磡商业中心A座4楼10A室
info@ghitai.com
+86 14716233633    +852 23843951
客服微信号:hkghitai
繁體

药物指南

淋巴瘤
08
7月

欧盟CHMP建议批准Odronextamab用于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在全球癌症治疗领域,研发新药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期,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下属的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对Odronextamab这一新药物表示了积极的意见,建议给予有条件的市场授权。这一决定的基础是两项关键临床试验ELM-1和ELM-2的研究结果,证明了Odronextamab在治疗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潜力。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并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

一、Odronextamab简介

Odronextamab是一种新型的抗体药物,旨在针对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和DLBCL。滤泡性淋巴瘤和DLBCL是两种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对现有治疗方案的反应有限,特别是在多次治疗失败后。Odronextamab的研发旨在填补这一治疗空白,为这些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二、ELM-2试验的研究结果

ELM-2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估Odronextamab在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共招募了375名患者,其中包括滤泡性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MCL)和边缘区淋巴瘤患者。

1.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

在128名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Odronextamab表现出显著的疗效。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到80%,完全缓解率(CR)为73%。其中,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DOR)为23个月,完全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为24个月。这些数据表明,Odronextamab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显著,且缓解持续时间较长。

此外,Odronextamab在这部分患者中还显示出较好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数据显示,缓解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8个月,而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1个月。总生存期方面,尚未达到中位值,这表明Odronextamab可能提供了长时间的生存获益。

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在127名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中,Odronextamab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为52%,完全缓解率为31%。这些患者中包括一些高风险特征的亚组,如高等级的双击或三击淋巴瘤以及转化型DLBCL。Odronextamab在这些高风险患者中也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在DLBCL患者中,Odronextamab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0个月,而完全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8个月。这些数据表明,尽管DLBCL通常更具侵袭性且治疗难度较大,Odronextamab仍能提供显著的治疗效果。

3. 不良反应

在ELM-2试验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贫血和输注相关反应。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发生率为56%,DLBCL患者中为55%。尽管如此,大多数CRS都是可控的,并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三、ELM-1试验的研究结果

ELM-1试验是一项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Odronextamab在CD20阳性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这些患者之前均接受过CD20靶向抗体治疗,并包括一些CAR T细胞治疗后进展的患者。

1. 疗效数据

在44名评估患者中,Odronextamab显示出48%的客观缓解率和30%的完全缓解率。尽管试验规模较小,这些结果仍然表明Odronextamab在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中具有潜在的疗效。

2. 安全性数据

ELM-1试验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贫血、发热和疲劳。所有CRS毒性均在2天内得到解决,显示出Odronextamab在管理不良反应方面的可控性。

Odronextamab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不仅显示出显著的疗效,还在安全性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良好的表现。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24年3月对Odronextamab发出了完整的回应信,指出确认其在相关患者群体中的益处的试验招募状态存在问题,但这并不影响Odronextamab在欧洲的积极进展。

未来,随着更多临床试验数据的积累和进一步的研究,Odronextamab有望成为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和DLBCL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将继续努力,以确保这一新药物能够惠及更多患者。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并由致泰药业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全球各地华人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建议及依据, 如想要进一步了解药品,请谘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