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迪利单抗护理三联疗法在pMMR/MSS CRC中展现出可接受的疗效
2023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大会上,研究人员分享了来自CAPability-01试验的数据,该试验探讨了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Tyvyt)、西达本胺(chidamide)和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三联疗法在微卫星稳定(MSS)或错配修复有效(pMMR)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的应用。数据显示,该三联疗法在18周无进展生存(PFS)率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效果,并具有良好的毒副作用概况。
目录
CAPability-01试验数据展示
CAPability-01试验的数据显示,信迪利单抗与西达本胺联合应用,无论是否搭配贝伐单抗,均使18周PFS率达到42.6%。相较之下,接受双联疗法的患者(n = 23)的18周PFS率为17.4%(P = .0012)。三联疗法的中位PFS为7.3个月,而双联疗法为1.5个月(风险比0.43;95%置信区间0.23-0.81;P = .008)。
此外,信迪利单抗、西达本胺和贝伐单抗联合应用显示出44.0%的客观缓解率(ORR),而信迪利单抗与西达本胺的双联疗法为13.0%(P = .027)。这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2.0%和39.1%(P = .041)。
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支持了在第3阶段CAPability-02试验中进一步研究该三联疗法的可行性。数据报告者、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的王锋博士在报告中表示:“这些数据支持在第3阶段CAPability-02试验中探索三联疗法的可能性。”
研究背景
已知,具有CRC和MSS/pMMR表型的患者对单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不佳。PD-1或PD-L1抗体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组合疗法在疗效上也表现出不尽如人意。尽管在淋巴瘤患者中,组织脱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与PD-1或PD-L1抗体的组合已显示出疗效,但在其他实体肿瘤中,这一方法的成功有限。临床前数据表明,包括HDAC抑制剂、VEGF(R)抗体和PD-1抗体在内的疗程具有协同作用。
CAPability-01试验设计
CAPability-01试验采用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设计,纳入了疾病已进展至或对至少两线系统治疗无法耐受的MSS/pMMR mCRC患者。患者需具备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0或1级的活动状况,并且有可接受的器官和骨髓功能。患者不能曾接受HDAC抑制剂或PD-1/PD-L1抗体治疗。
参与者以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每3周一次的信迪利单抗200 mg联合每周两次的西达本胺30 mg,或者每3周一次的信迪利单抗200 mg联合每周两次的西达本胺30 mg和每3周一次的贝伐单抗7.5 mg/kg。
除了18周PFS率作为试验的主要终点外,关键的次要终点还包括总生存、PFS、ORR、DCR、缓解持续时间和安全性。
试验结果与安全性分析
在双联疗法组,所有患者均经历了任何程度的不良反应(AEs),30.4%的患者经历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AEs。最常见的任何程度AEs包括蛋白尿(60.9%)、血小板减少症(43.5%)、贫血(29.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6.1%)、血尿(21.7%)、白细胞减少症(17.4%)、腹泻(13.0%)和血甲状腺刺激激素增高(13.0%)。在三名患者中,发生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AEs,形式为血小板减少症(n = 2)和贫血(n = 1)。
在三联疗法组中,96.0%的患者经历了任何程度的AEs,52.0%经历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AEs。在该组中,任何程度AEs最常见的是血小板减少症(72.0%)和蛋白尿(72.0%),其次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0.0%)、白细胞减少症(44.0%)、腹泻(44.0%)、贫血(40.0%)、血甲状腺刺激激素增高(36.0%)和血尿(28.0%)。14名患者发生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AEs,形式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 = 6)、血小板减少症(n = 4)、蛋白尿(n = 1)、白细胞减少症(n = 1)、腹泻(n = 1)和贫血(n = 1)。
王锋博士总结道:“西达本胺和信迪利单抗联合应用,无论是否搭配贝伐单抗,都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
结论
CAPability-01试验的结果为信迪利单抗、西达本胺和贝伐单抗三联疗法在治疗MSS/pMMR mCRC患者中的潜在疗效提供了初步证据。这为将来进行更大规模、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在将该三联疗法引入更广泛的临床实践之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认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临床试验和实证研究,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为个体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信迪利单抗三联疗法的研究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领域带来了新的探索方向,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并由致泰药业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全球各地华人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建议及依据, 如想要进一步了解药品,请谘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