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bysmo: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后黄斑水肿的新利器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以下简称RVO)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病变,其主要表现为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以下简称ME)及黄斑前或后膜形成等。ME是RV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特别是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以下简称CRVO)时,近80%的病例有明显的ME表现。治疗ME是RVO治疗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病人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着重介绍针对ME的新治疗方法——Vabysmo(Ranibizumab)的应用及其疗效。
目录
一、Vabysmo:一种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Vabysmo是一种针对VEGF-A的单克隆抗体,其作用是抑制VEGF-A的功能,从而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和维持原有的血管通透性。VEGF-A是一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富含的生长因子,在RVO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RVO病变时,由于视网膜前房与后房压差增加,视网膜血管失去正常的张力,从而导致血管阻塞。随着局部缺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释放出VEGF-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NO,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渗出性ME。因此,抑制VEGF-A的作用是治疗RVO及其临床表现——ME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Vabysmo治疗RVO及其临床疗效
自从2006年FDA批准Vabysmo用来治疗AMD(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老年性黄斑变性)以来,它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ME的临床表现,包括CRVO和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以下简称BRVO)等。Vabysmo的生物学半衰期较长,因此可以用较短的间隔时间进行注射。研究表明,Vabysmo治疗CRVO的疗效十分显著。例如,CRUISE研究是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共纳入了396例CRVO患者,其中Vabysmo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占一半,连续12个月定期患眼注射Vabysmo或安慰剂。结果显示,Vabysmo组在48周的随访中,黄斑中心凹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以下简称BCVA)较基线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例如,使用0.5mg Vabysmo,BCVA改善了3行或更多的病例比例分别为45.7%和17.6%(安慰剂组为15.9%和6.8%),而使用1.0mg Vabysmo时,分别为38.2%和22.1%(安慰剂组为15.9%和6.0%)。该研究的主要结论是:Vabysmo具有改善CRVO视力和ME的疗效,并且在12个月内的治疗中也是安全可靠的。
类似于CRVO,BRVO也是一种常见的RVO类型。有证据表明,Vabysmo治疗BRVO的疗效与其CRVO治疗疗效相似,也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BCVA,并减少黄斑水肿。例如,BRAVO研究也是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共纳入了397例BRVO患者,分别接受0.5mg和2.0mg的Vabysmo治疗,或接受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使用0.5mg和2.0mg剂量的Vabysmo都可以显著改善BCVA,且在6个月或更长时间内都可以维持。例如,使用0.5mg Vabysmo,BCVA改善了3行或更多的病例比例分别为55%和61%(安慰剂组分别为30%和27%),并且在6个月和12个月时各自保持了改善;使用2.0mg Vabysmo时,分别为60%和66%(安慰剂组分别为32%和40%);另外,Vabysmo的安全性也得到了确认。
三、Vabysmo治疗RVO黄斑水肿的注意事项
Vabysmo是一种处方药,在用药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嘱咐。一般来说,临床常用的剂量是0.5mg,也有一些研究使用较高剂量(例如2.0mg),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证实。对于患有RVO的患者,需要做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底彩照、OCT成像和视野检查等,以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指示,在严格的消毒条件下进行注射,注射后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另外,是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眼内压的变化,避免由于治疗而导致的眼内压升高,从而对眼部造成潜在的伤害。
四、结论
Vabysmo治疗RVO黄斑水肿的临床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该药物具有明显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视力,减少黄斑水肿,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在用药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嘱咐,注意消毒和随访等事项,以确保疗效最大化,同时避免潜在的并发症。未来,Vabysmo在治疗视网膜病变方面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有望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温馨提示】
如需要更多Vabysmo资讯,欢迎与致泰药业联络查询。香港致泰药业是经香港政府卫生署注册的药品批发商,专注于全球新特药品进出口业务。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并由致泰药业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全球各地华人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建议及依据, 如想要进一步了解药品,请谘询主治医师。